被譽為最著名遭沙龍 (Salon) 拒絕的畫家—馬內 (Edouard Manet, 1832-1883),在作品中援引古典繪畫主題和構圖,但注入現代式的描繪和詮釋—特別是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女性,使他成為從傳統往現代繪畫過渡的決定性 藝術家。在畫風和技巧上,他屏棄中間色、著重呈現筆觸更甚於遵循傳統的描繪技法,也招致負面的藝評,但另一方面,卻被新一輩的印象派藝術家奉為導師—即使 馬內本身不認為自己屬於該畫派。近期,巴黎奧塞美術館 (Musée d'Orsay) 展出了「馬內,現代的創始者」(Manet, Inventeur du moderne) 回顧展,藉由剖析其繪畫作品的時代背景、突破技法與作品題材等多元角度觀照,進而解析馬內其人及其作品的複雜性,也令人理解馬內何以能作為現代繪畫的先 驅。
展覽的起點是方丹拉圖爾 (Henri Fantin-Latour) 所繪的集體肖像「致德拉克瓦」(Hommage à Delacroix, 1864),畫中呈現支持浪漫主義的藝評人波特萊爾 (Chalres Baudelaire)、支持寫實派的湘弗勒希 (Champfleury),以及新一輩畫家如方丹、拉圖爾和馬內等人,而馬內位居該畫中間的位置,也猶如他在藝術史上扮演了介於寫實和浪漫派的角色。展 覽繼而並列馬內的老師庫圖爾 (Thomas Couture) 的畫作。一般為了強化馬內作為自學的畫家形象,傾向於漠視這位老師的影響;馬內也在首次以「苦艾酒徒」(Le Buveur d'absinthe, 1859) 一作報名沙龍之際,和庫圖爾意見相左而從此分道揚鑣。本展則對照庫圖爾擅長的肖像畫和馬內早期的肖像之作,從中可以窺見少年馬內在肖像畫上的琢磨。
Edouard Manet | 奧林匹亞(Olympia) 1863 |
馬內繪畫的現代性,很重大的一個面向在於對女體的呈現。本展覽的焦點作品「奧林匹亞」(Olympia)、「草地上的午餐」(Déjeuner sur l'herbe) 例示了馬內在描繪女體上的突破。反諷的是,終生亟欲追求沙龍肯定的馬內,卻以深具爭議性的這二件作品參加沙龍遭拒,而在沙龍落選展中掀起騷動、大受抨擊。 相對於1863年沙龍中大受讚揚的卡巴納爾 (Cabanel) 的「維納斯的誕生」(La naissance de Vénus),「奧林匹亞」與「草地上的午餐」這二幅畫作,宣示了畫家不再以紅暈的膚色和帶有神話意象的距離來呈現女性胴體。畫中女性以手遮面,體態豐 盈、透著粉紅色調,天上並圍繞著一群丘比特天使,營造遠離現世的理想神話氛圍。相反地,馬內的「奧林匹亞」雖一方面仿傚古典大師如提香 (Titien)、哥雅 (Goya) 等,但所呈現的卻是雛妓,其胴體蒼白生硬,且女主角直視觀者……等等。「草地上的午餐」其題材汲取自提香的「鄉間演奏會」(Concert champêtre),構圖則模仿拉斐爾 (Raphaël)「巴里斯的審判」(Le jugement de Pâris) 所作的版畫,但馬內刻意在二名現代裝束的男子身旁,呈現直視觀者的全裸女子,以此悖離所有的神話指涉,在當時被視為猥褻。此外,馬內捨棄漸層畫法,強調光 影的尖銳反差,並漠視景深等作畫規則,也衝撞了傳統的繪畫手法。
Edouard Manet | 陽台 (Le Balcon) 1868-1869 |
透過在古典畫中融入當代性,馬內確實位在二種繪畫的轉捩點上,如法國詩人、也是沙龍藝評人的波特萊爾在其《1846年沙龍》(Salon of 1846) 中的〈論現代生活的英雄主義〉(On the Heroism of Modern Life) 文中指出:「確實,偉大的傳統已經消失,新的傳統尚待建立。」馬內作品的現代性也在於題材:一反當時沿襲文藝復興繪畫、迴避當代題材的作法,他率先取材自 當代生活,如本展覽中的部份畫作描繪巴黎杜樂麗花園 (Jardin des Tuileries) 和咖啡廳、舞廳的人們。這些新的生活方式也密切關係到當時巴黎都會的轉變:在拿破崙三世的政令下,都市規劃家豪斯曼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 於1852年展開將巴黎都市現代化的計劃。此外,夜間公共空間照明的普及改變了巴黎人的夜生活,平面媒體和攝影術也在同時期興起,大大影響了人們觀看和經 驗的方式。在波特萊爾所謳歌的現代生活的背景下,馬內在畫作中試圖捕捉這一波巨大而活躍的時代趨動。
Edouard Manet | 鬥牛士之死 (Le Torero mort) 1864-1865 |
展覽中也集合了馬內關於政治的畫作,以「麥克西密朗的槍決」(L'Exécution de Maximilien, 1967) 為代表,和哥雅所繪的「5月3日」(Tres de mayo) 及畢卡索 (Pablo Picasso) 的「格爾尼卡」(Guernica) 同為藝術史上處理政治議題的經典畫作。馬內援用哥雅畫作的構圖,但異於哥雅呈現槍決前的時刻,「麥克西密朗的槍決」描繪槍擊的當下,煙塵彌漫在被槍決者上 方,馬內並以簡略的筆觸描繪受槍決者,射擊的墨西哥反抗份子則背向觀者或面無表情,充份傳達冷酷的氛圍。馬內並讓墨西哥反抗份子身穿拿破崙三世的仕衛的制 服,以此指涉法國帝國主義對該事件應負的責任。馬內在事件爆發後立即率先製作該題材的版畫,企圖以此大肆傳播,但立即遭禁。這幅畫作也再度映馬內矛盾而激 進的立場:繪製「麥克西密朗的槍決」之際,他即已決定不會將畫作送到沙龍參展。
從馬內的藝術養成、時代背景、突破的手法和對時事的關切等多元角度切入,展覽讓人從當代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位走在其時代尖端的先知藝術家。將繪畫從傳統題材 和畫法的桎梏中解放,馬內將屬於當下的事物帶進繪畫,並讓色彩和筆觸具有獨立的生命、不再服膺於古典的描繪。一如畫家馬諦斯 (Henri Matisse) 對馬內的這番讚詞:「他是第一個倚賴立即反應的藝術家,並以此簡化畫家的技巧……他只表達直接觸及他感官的東西。」
留言列表